为进一步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,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式,提高生源质量,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在进行普通招考的同时,在部分招生单位实行“硕博连读”招生方式。为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、公正、有序,结合本校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办法。
一、招生单位及组织管理
2018年实行“硕博连读”招生方式的招生单位为我校新闻传播学部、理工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。
组织管理方式如下:
1.各招生单位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“硕博连读”研究生招生工作。
2.各招生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(人数须为5人或以上),集中审核“硕博连读”申请者资格。
3.各招生单位按学科或专业成立综合考核小组(各组人数须为5人或以上),对通过资格审核的“硕博连读”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。
二、招生专业及方向
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“硕博连读”招生专业及方向如下:
新闻传播学部 电视学院 | ||||
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| 方向代码及方向名称 | 导师 | ||
0503Z1 广播电视学 | 01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 | 刘宏,庞亮,曹培鑫 | ||
03电视新闻 | 刘长乐(兼),王纪言(兼),吴敏苏,张绍刚,李智,曾祥敏 | |||
04纪录片 | 孙曾田(兼),郭艳民,张雅欣,何苏六 | |||
05电视摄影 | 秦瑜明 | |||
06电视理论与批评 | 王甫(兼),周文 | |||
新闻传播学部 新闻学院 | ||||
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| 方向代码及方向名称 | 导师 | ||
0503Z1 广播电视学 | 02广播新闻 | 王宇,张彩,孟伟 | ||
050301 新闻学 | 01理论新闻学 | 郎劲松、曾庆香 | ||
02历史新闻学 | 艾红红 | |||
03应用新闻学 | 方毅华、李舒、唐远清、王灿发、王志、吴水平 | |||
04报刊理论 | 谢国明(兼)、张晓红 | |||
050302 传播学 | 05传播研究方法 | 丁迈、王锡苓 | ||
08传播心理学 | 杨宜音(兼) | |||
新闻传播学部 传播研究院 | ||||
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| 方向代码及方向名称 | 导师 | ||
050302 传播学 | 01理论传播学与传播史 | 胡正荣、陈卫星、段鹏、龙耘、袁军、宫承波、陈默、赵月枝(兼)、张磊、李智、李继东、周亭 | ||
02国际传播 | 张艳秋、麻争旗、张开、孙英春、刘利群(兼)、罗青 | |||
03受众与传媒生态 | 刘燕南、王保华、杨旭东、耿益群 | |||
04传媒政策与法规 | 李丹林 | |||
06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 | 刘昶、肖欢容、仪名海 | |||
07政治传播 | 荆学民 | |||
0503Z5 国际新闻学 | 01国际问题与新闻报道 | 刘笑盈、董关鹏、赵雪波 | ||
02对外新闻 | 张毓强 | |||
理工学部 | ||
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| 方向代码及方向名称 | 导师 |
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| 01电磁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 | 逯贵祯,杨曙辉 |
02散射与逆散射 | 黄培康(兼),殷红成(兼) | |
03天线与微波技术 | 李增瑞,朴大志,宋继明(兼) | |
04目标识别 | 陈军文(兼) | |
05计算电磁学 | 康彤 | |
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| 01数字广播技术 | 杨占昕,刘守训 |
03数字视频技术 | 丁文华(兼),史萍,李绍彬 | |
04智能网络与大数据 | 刘剑波,王晖,张勤,杨成,季向阳(兼),王亦洲(兼) | |
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| 01大数据信息处理 | 吕锐(兼),龙腾(兼) |
02数字文化处理技术 | 蒋伟,任慧,张树武(兼) | |
03声信号与声场信息处理 | 孟子厚 | |
0810Z1 信息计算技术 | 01信息安全 | 沈昌祥(兼),杨义先(兼) |
02多媒体内容计算 | 黄祥林,于水源 | |
03分布式计算 | 朱立谷 | |
04 数据科学 | 王永滨,石民勇 |
协同创新中心 | ||
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| 方向代码及方向名称 | 导师 |
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| 05 新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 | 曹立宏 |
0810J2 新媒体 | 01网络新媒体技术 | 张鹏洲,曹三省 |
0810J4 互联网信息 | 01媒体大数据与社会计算 | 夏征宇,沈浩,颜金尧 |
0503J4 互联网信息 | 01互联网与社会治理 | 隋岩、刘东建 |
02互联网视听传播 | 钟大年,王晓红,吴炜华 |
三、报考条件
申请者除满足《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》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外,还需具备以下条件:
1.我校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,其硕士专业与所申请报考的博士专业相同或相近(专业是否相近由资格审核小组认定)。
2.已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,成绩优秀(学位课程平均成绩80分及以上)。
3.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,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。理学及工学相关专业申请者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,应以第一作者(或指导教师第一、本人第二)身份至少发表1篇SCI检索、EI检索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;文学及艺术学相关专业申请者应以第一作者(或指导教师第一、本人第二)身份至少发表1篇CSSCI检索(含扩展版)的学术论文。
4.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: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(六级成绩达到425分或者提供六级合格证书);雅思学术类成绩(IELTS)≥6.0;托福成绩(TOEFL)≥80。
5.申请者硕士生导师同意其报考“硕博连读”博士学位研究生。
四、报考时间
网上报名时间:2017年11月18日10:00―2017年11月28日10:00。
申请材料提交时间:2017年11月28日前向所报考的招生单位提交申请材料(各招生单位的提交地址见“十、联系方式”)。
综合考核时间:2017年12月上旬(具体时间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另行通知)。
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:2017年12月中旬。
五、申请材料(需注明“硕博连读申请材料”)
申请者须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用于资格审核:
①中国传媒大学“硕博连读”审批表;
②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(通过报名系统打印,须本人签字);
③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(须加盖考生所在培养单位公章);
④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(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)的专家推荐书;
⑤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;
⑥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;
⑦研究生证复印件(含姓名和学号页,复印在一张A4纸上);
⑧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(加盖培养单位公章);
⑨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(原件或复印件,论文复印件要有发表刊物的封面、目录及论文内容);
⑩科研情况一览表;
⑪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(不少于3000字)。
以上所列材料中的①③④⑩⑪请到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常用下载专栏下载“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材料”,并按要求填写。所有材料须用A4幅面纸张打印。材料需要提交一套原件(考生档案存档),一套复印件(提供给综合考核组),并在材料封面注明“原件”或“复印件”。材料装订时,要加封面、封底及目录并按目录顺序装订。考生的材料请自留底稿,一律不退还。
以上所列申请材料中属复印件的,须在综合考核阶段查验原件。
六、报考程序
1.报名
①申请者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(http://yz.cuc.edu.cn),认真阅读《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》、《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》、《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“硕博连读”招生实施办法》以及其他相关文件;
②申请者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(http://yz.cuc.edu.cn)的博士报名页面,按要求注册、提交有关报名信息。请申请者务必准确填写,认真复核,报名结束后将无法修改报名信息。因信息填写错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申请者本人负责;
③打印《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》并签字;
④存在以下情况,视为资格审核不合格。
l 网报信息填写不全或未按报名要求上传相关材料;
l 不符合报名条件。
2.资格审核
①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提交到所报考的招生单位(各招生单位的提交地址见“十、联系方式”);
②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专业知识、科研能力、思想品德等做出综合意见,形成《“硕博连读”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导师意见》,提交资格审核小组。同一导师有多名申请者时,导师须给出各申请者的审核意见及综合排名;
③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,并对审核结果做出结论;
④资格审核工作结束后,填写《“硕博连读”博士学位研究生审核汇总表》,报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合格后,再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;
⑤申请者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查询资格审核结果。凡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者均可参加综合考核,我校不向申请者寄发书面通知单。
3.综合考核
主要针对申请者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、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。
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(满分100分):以随机抽题、现场作答和考核小组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、学科前沿知识及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。
外语语言应用能力(满分100分):通过专业外语资料翻译、考核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考核。
综合素质(满分100分):通过查阅申请者的申请材料,听取申请者的个人陈述,从思想品德、学术成果、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。
参加综合考核的申请者须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、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原件、研究生证原件等材料以备查验。
七、录取
各“硕博连读”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德、智、体全面衡量,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,并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。
申请者如提供虚假材料,一经查实即取消攻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。
八、学制与培养模式
1.“硕博连读”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,其中硕士阶段2年,博士阶段3年。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8年(含休学时间)。
2.课程学习要求
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,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。
3.“硕博连读”研究生的培养模式
通过考核并被正式录取的“硕博连读”研究生,从2018年9月开始转为博士研究生,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。在博士培养阶段,若无法达到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,经审批后,可申请硕士学位、博士肄业(或结业)。
九、其他
本办法由各“硕博连读”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。
十、联系方式
1.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
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主页:http://yz.cuc.edu.cn
2.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
电视学院申请材料提交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103室,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
联系电话:010-65779304
联系人及电子邮箱:王老师,tvsassistant@126.com
新闻学院申请材料提交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511室,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
联系电话:010-65783226
联系人及电子邮箱:黄老师,sojcuc@126.com
传播研究院申请材料提交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2号楼4层D12,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
联系电话:010-65783689
联系人及电子邮箱:杨老师,cbyjyjxb@cuc.edu.cn
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页:http://xwcb.cuc.edu.cn/
3.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
申请材料提交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主楼201室,理工学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
联系电话:010-65783263
联系人及电子邮箱:李老师,ieyjs@cuc.edu.cn
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主页:http://fst.cuc.edu.cn
4.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
申请材料提交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6楼302室,联系电话:010-65783800
联系人及电子邮箱:陈老师,nm_cuc@126.com
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页:http://xtcx.cuctv.com/
附件: